*2007 東京「國際電影資料館會議」之旅
-獨有的菁英姿態-

「國際電影資料館聯盟」(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Film Archives,簡稱FIAF),一個我們不須再聲嘶力竭、犧牲矮化自身利益、才有可能爭取加入的國際組織。早在1995年,國家電影資料館即以 “Chinese Taipei Film Archive” 的名義,成為FIAF的正式會員了。
然而,十多年過去了。究竟還有多少人關心「電影資料館」?或再次翻閱「國際電影資料館聯盟」的檔案,稍微關注一下,這些年來,與我們有連結的國際電影組織,它的歷史過去?它現在走到了哪裡?或對於電影資料館這門學問,它又有什麼樣的嶄新論述和進展演變?

帶著滿腹的問題和期待,今年四月,台南藝術大學井迎瑞院長率領我們一行八人,前往東京參與為期六天(2007.4.7-4.12)的FIAF年會。

地點是在國家電影中心(National Film Center,簡稱NFC),(註1)位在繁華熱鬧的銀座,一棟有獨立出入口的七層樓建築。NFC一樓,是展示有電影海報及出版品的讀者休憩區,研討會則主要在二樓的複合式映演廳舉行。(註2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NFC大樓外觀


這絕對不是一場形式上的華麗盛宴。沒有影展般的明星紅毯、媒體影迷、或密集競賽觀摩影片的放映;也沒有如國際博物館協會(ICOM)三年一次的大會般,會員參與踴躍,內容不但包括同時多場的論文發表及戶外參訪活動,另還設有博覽會可展示交流各國博物館的宣傳品、手冊、藝品等;展覽規劃及器材公司亦可設攤作行銷推廣等。

總之以上種種,在FIAF大會上都看不到的。FIAF的會議,雖然每年在不同國家舉辦,但它卻傳承出一種菁英式研討會的姿態,展現FIAF身為「公共機構及文化捍衛者」(註3)的指導角色。在一篇由FIAF秘書處公告的「給主辦FIAF會議的指南」上,已明確說明:

「FIAF大會的重點不在從主辦國的殷勤招待中獲利受惠,而是在執行聯盟事務以及從研討會、工作坊、活動中學習」,「最近許多次大會用以美麗的設計圖案作特色辨示,印製在會議文具、海報、及放置文件的『大會提袋包』等之上。再一次重申,對於籌辦一個好的會議而言,這些多餘東西都不是必要的。」(註4)


↑很樸實的手提袋吧

這樣一個冷靜自持,學者氣息濃厚的組織,彷彿即使故作姿態,它的行為也包含入一套自己的邏輯哲學。我眼見產生的疑問是:這般菁英導向,是「國際電影資料館聯盟」的特色嗎?這種傾向從何而來?它的歷史沿革為何?與當時的政治背景有相關聯嗎?

後來再從文獻中,以及與友人的談話中,證實了這項觀察。果真,FIAF從創建之初,1938年起,就是一個類似秘密結社的社團呢。
這樣的時代,這樣小眾的菁英團體,她所堅持的價值,究竟要隨時轉換?抑或持續呢……?


↑還是要有餐宴啊

註1:NFC隸屬於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。1952年先在美術館內設立映畫部門,1970年正式開館。NFC歷史沿革詳見:http://www.momat.go.jp/FC/history.html

註2:NFC各樓層包括:地下室有151人座的電影院,2樓複合式大型映演廳可容納310座,4樓是圖書館,7樓為展覽廳。片庫另位於神奈川縣的相模原分館。

註3:FIAF is a forum for film and television archives, which pursue a more autonomous role as public institutions and cultural guardians. ( Ray Edmondson, A PHILOSOPHY OF AUDIOVISUAL ARCHIVING,1998.6,Paris,註26,頁16)。

註4:GUIDE FOR AFFILIATES HOSTING FIAF CONGRESSES,詳見FIAF網站:http://www.fiafnet.org/uk/congresses/guideline.cfm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aja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