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已與戲院絕緣的爸爸,突然問我:「最近有一部電影,讓陳水扁流眼淚的,那是什麼片呀?」
 「那是吳乙峰的九二一地震後的紀錄片——生命啦!」
 我感慨的是:台灣的電影,好像非得跟政治人物牽扯,才能發出光與熱。之前也有一部很棒的紀錄片「跳舞時代」,它之所以能夠賣座,多少跟李登輝等政要推薦有關。但這是長久之計嗎?
 從前總認為,政治太醜惡,跟咱們藝術文化還是切乾淨的好。但事到如今,台灣電影壞到谷底的地步,事實擺在眼前,新聞局電影處、文建會成日忙著召開會議、拯救電影,但卻對最基本的電影歸屬單位,又常常鬧著丟皮球之爭。文化部沒個影,更別提談了又吵、改了又變的電影輔導金政策,最慘的還是那個電影文化中心,沒錢沒地啥都沒,像是附庸在政黨輪替中的小小籌碼。每經歷一次選舉,換一些人,作風變了,之前的努力又成了泡沫。

 如果國家機器真的要介入文化事業,就氣魄些吧。南韓政府總統可以豪氣砸下新台幣十二億,全力支持韓國電影,只為建一座全亞洲最大的現代化影城。而我們呢?曾經被評為九○年代電影總體評價全世界排名第三的台灣(僅次法、美),每年都在為五千萬到一億元的電影輔導金,爭得面紅耳赤?
 如果真要長久建造台灣電影產業,就實際大刀闊斧地從底質找錢、訂法、廣集人材。不是只像明星一樣,偶為一部佳作,展枝露臉,那對整體電影環境其實依舊毫無建樹。

 吳乙峰的「生命」演完之後呢?誰來繼續為下一部電影生命傷腦筋嗎?期待多一點點對長遠著想的電影政策。

*原載於中國時報2004.9.25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aja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